标题建议修改为:安徽桐城吴超寻根之旅:鄱阳瓦屑坝之行的文化探索与情感归宿
安徽桐城吴超的寻根之旅,将他的目光引向江西鄱阳。听闻此消息,鄱阳县吴文化研究会会长吴立新迅速联系我,希望我能够陪同他前往鄱阳。我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了鄱阳县吴文化研究会会所。吴超一行人也随后赶到,我们在会所进行了热情的会谈,双方就寻根问祖事宜进行了对接。吴立新会长早已安排了鄱阳县的姓氏专家和谱牒研究者朱贵安等前辈,与桐城一行人进行深入的沟通和对接,并且赠送了每人一本研究各姓氏的书籍。一同前来的还有潘忠荣、张泽国、汪茂荣、李国春、章阳等,均为桐城的文化专家和学者,对家谱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和研究。
瓦屑坝,这个承载着无数移民故事和历史的地方,是否依旧存在?带着这份好奇与疑问,吴超一行六人抵达了鄱阳。中午,吴立新会长设宴热情款待了他们,双方在席间围绕瓦屑坝、根亲文化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吴立新会长的讲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说:“欢迎吴超他们回家!”这句话充满了亲切和温暖,让我这个平时很少感动的人也不禁触景生情。
饭后,我们一行前往瓦屑坝,受到了当地书记和主任的热情接待。我们实地参观了瓦屑坝移民渡口原址和移民文化公园,尤其是桐城吴超,首次来到瓦屑坝,踏着祖先的足迹,徜徉在时空之中,眼前的鄱阳湖、瓦屑坝渡口仿佛变得更加凝重厚重,一种血脉根亲的情愫在我们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瓦屑坝位于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是一个古老渡口,也是古陶遗址,湖边存有大量的瓦屑,因此得名。瓦屑坝是明初江右民系移民皖鄂两省的集散中心,政府官兵将移民对象聚集到瓦屑坝,然后遣送到安庆府等地。由于年代久远,移民后代逐渐淡忘了具体祖居地,但将记忆定格于“瓦屑坝”,这似乎成了一种思乡情结的归宿,就像华东等省区只记得“大槐树”一样。实际上,瓦屑坝移民原居地分布在江西饶州(鄱阳)、九江两府各县。
六百余年前,饶州三十万移民从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垻出发,迁涉到湖北、安徽,莲湖乡瓦屑垻成为明初我国两大移民集散地之一。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决定对江淮地区进行移民。大量移民从江西鄱阳湖畔的瓦屑坝迁移到安徽、湖北、河南等地。瓦屑坝在很多家庭族谱中有不同的写法,如“江西瓦屑坝”、“鄱阳瓦屑坝”等,还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有“江南路豫章瓦屑坝”、“饶郡瓦西坝”等多种提法。实际上,瓦屑坝移民的原居地分布在江西饶州(鄱阳)、九江两府各县。
我们参观了瓦屑坝遗址后回到鄱阳县城,晚上,吴立新会长设宴款待了我们。席间,婺源县的著名画家应吴立新会长邀请,长途驱车来到鄱阳县,为安徽桐城众贤现场作画以示赞赏。少小离家,乡音无改,虽然已过去六百多年,现今的瓦屑坝居民与移民后裔部分口音则完全一样!
别了,乡亲!别了,寻根之情!但愿来日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