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崛起,内娱长剧的改命之路

正文

年末的《九重紫》如同一剂强心针,为古偶市场带来了久违的惊喜。这部由孟子义、李昀锐主演的剧集,没有高流量明星、没有大IP的加持,却凭借导演曾庆杰和编剧贾彬彬的巧思,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服化道的考究,成功杀入平台爆款俱乐部。

《九重紫》的成功,与其说是凭借黑马之姿,不如说是凭借其对于内容的坚持。从剧本的合理缩减,到画面美学的运用,再到传统文化的融入,都显示了制作团队的用心与专业。导演曾庆杰在短剧市场的成功经验,也为古偶长剧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即便《九重紫》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美的制作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它仍无法完全摆脱传统古偶剧的套路和脸谱化。对于观众来说,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精细化、高质量的作品,而不仅仅是流量的堆砌。

今年的古偶市场,大流量、大IP、S级班底似乎成了扑街常态。过度依赖流量和IP,而忽视剧本质量和团队专业性,导致了古偶市场的“大”字失灵。与此同时,古偶剧的制片人网红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真实质量。

随着受众市场的分化,粉丝专供款古偶剧难以吸引路人大盘,而新瓶装旧酒的同质化产出模式也消耗着观众的耐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观众更希望看到的是精细化、高质量的作品。

短剧市场的崛起,为古偶市场提供了新的变革思路。借鉴短剧的时效性,以及善用口碑短剧导演“扶贫”,或许能为古偶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而《九重紫》的成功,也为未来的古偶市场指明了方向:内容为王,创新为纲。

随着2025年的临近,各大平台已经蓄势待发的古偶大剧,能否在经历过古偶荒年后扳回一城,我们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古偶市场的迭代,已经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