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虎教育,为何无法培养出优秀孩子?

图片描述

图片展示了一只可爱的巧虎形象,它正站在一辆家庭轿车旁,身体坐在一个安全座椅上,手中拿着一张安全带的图示,表情认真而专注。背景中有一些相关的教育标语和图案,如“乘车安全,从我做起”等。


重新润色后的内容

在趴趴君同事的家中,巧虎似乎成为了孩子们的新宠。每月固定收到巧虎的画册、玩具和光碟,仿佛成为了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巧虎产品不仅教授孩子们刷牙、玩游戏的技巧,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变得更加懂礼貌。

然而,随着巧虎在孩子们生活中的普及,一种声音也开始流传:巧虎源自日本,其文化中的“服从统一、忽视个性发展”理念似乎也在巧虎读物中得到了体现。在这种文化的引导下,巧虎似乎变得乖巧、听话,但长期如此,是否会对孩子们产生不良影响?

让我们来听一段巧虎的经典对话:

“巧虎,乘车的时候要坐在安全座椅上喔。”巧虎妈妈提醒道。

“好!我会乖乖坐在安全座椅上!”巧虎回答道。

这样的对话在巧虎系列中并不少见,看似普通,却隐藏着某种问题。

有位荷兰爸爸,同时也是台湾女婿和台大社会学博士,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巧虎虽然是一只老虎,但其行为却与人类无异。巧虎所展现的行为,更像是一个遵守规则、顺从的人类,而不是一只老虎应有的行为。

在巧虎的DVD中,“重复与模仿”成为了主要元素。孩子们通过模仿巧虎的行为,不断强化这种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或行为模式。然而,这种统一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是否真的是父母们想要的呢?

巧虎的角色和行为,更像是一种教育工具,用来教导孩子们什么是“对”或“乖”的行为。巧虎的故事书并不是为了娱乐孩子,而是父母用来教育孩子的工具之一。这意味着,如果孩子不听父母的话,他们总会听巧虎的话吧?

巧虎的早教套装,为每个孩子制定了统一的学习计划。无论孩子的性格、成长环境、社会背景如何,他们都必须按照统一的学习计划开始学习。在巧虎中,每个动画形象都体现了顺从、听话、符合标准的行为。如果不符合标准,经过简单的说教后,也必须变得符合标准。这样的孩子,无疑是老师和父母们所欢迎的。

但父母们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都成为统一思想和统一行为模式的人吗?

事实上,孩子天生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他们需要在各种环境中了解各种可能的方式和结果,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问题解决模式。这个过程必须由孩子自己完成,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父母要做的,就是尽可能丰富孩子的各种体验,给他们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完善这一过程。


结尾

巧虎教育,是否真的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或许,父母们应该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一问题,并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