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轮状病毒病的危害及其有效防控策略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 PoRV)引发的一种急性胃肠炎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厌食和脱水等症状。该病毒是导致全球范围内仔猪严重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对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猪轮状病毒感染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的特点,常与其他细菌、病毒混合感染,使病情恶化,提高猪群死亡率。

病原学特点 猪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Rotavirus)。病毒粒子无囊膜,呈球形,具有20面体对称结构。病毒颗粒直径约为70nm,由三种蛋白质衣壳构成:核衣壳、内衣壳和外衣壳。外衣壳包裹内衣壳,形成轮状病毒特有的车轮状特征。全基因组长约18522bp,由11节段的双股RNA组成,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5种非结构蛋白,其中VP1~VP3为髓芯蛋白,VP4、VP7为外衣壳蛋白,VP6构成中间一层衣壳。

流行特点 猪轮状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或带毒猪的消化道内,随粪便排出,经粪-口途径传播。人和动物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感染。猪轮状病毒不仅感染猪,还可感染牛、羊、马等,甚至可感染人。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临床上2月龄以内仔猪症状最明显,病死率高。猪轮状病毒在气温偏低的季节较为高发,如今季节性已不明显,呈常年发病。

临床症状 猪轮状病毒病多见于60日龄以内仔猪,发病后,病猪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随后出现呕吐和腹泻症状。粪便初期呈粥样,后逐渐稀薄,呈水样,伴有恶臭。1周龄以内的仔猪在发病后3~7d出现脱水症状,体重减轻30%,病死率高。2周龄以上仔猪感染时,病死率较低,但体质下降,可能变成僵猪。成年猪和母猪多不表现临床症状,或仅轻微食欲下降和粪便呈粥样,偶见呕吐。病猪一般4~5d后自行恢复。

诊断方法 猪轮状病毒病的诊断较为困难,需通过实验室检测。常用方法有病毒分离鉴定、RT-PCR技术、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免疫技术等。

防控措施

  1. 生物安全:猪场应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全进全出、彻底清扫和消毒,避免猪群密度过大,及时发现并隔离病猪。
  2. 药物治疗:目前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注意避免继发细菌感染,提供充足饮水,补充营养成分。
  3. 疫苗预防:疫苗免疫是防治病毒性疾病的最佳手段。目前流行的猪轮状病毒血清型已发生变化,需研制新型多价轮状病毒疫苗。

猪轮状病毒病对养猪业危害严重,必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