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王洛宾参加了西北抗战剧团。当时,西北抗战剧团的多数人员居住在兰州炭市街,这一带商铺林立,客商云集。在这儿,王洛宾结识了很多从吐鲁番来兰州经销葡萄干、哈密瓜干的维吾尔族小商贩。这些商贩,个个能歌善舞,会唱许多新疆民歌。为了听懂他们唱的民歌,王洛宾向商贩们学了几句简单的维吾尔语,见到维吾尔族朋友时,王洛宾能够夸张地大声招呼一句“亚克西(你好)!”。这不但让王洛宾自己十分自得,也让那些维吾尔族朋友很开心,他们越来越喜欢接近王洛宾,和他交朋友。
一次,有一支运送苏联援助抗战物资的新疆车队经过兰州。晚上,王洛宾所在的抗战剧团组织联欢会,慰劳车队的司机朋友。联欢会上,剧团的演员们用热烈的掌声邀请一位头戴小花帽、留着小胡子的维吾尔族青年司机唱新疆民歌。那个年轻的小伙子一听大家要他唱歌,腼腆得像个大姑娘,涨红着脸走上小舞台,将右手放在胸前,向台下的观众行了个鞠躬礼。然后他放开喉咙唱了一首名叫《达坂城》的民歌。因为他用维吾尔语唱,大家谁也没有听懂他唱的内容。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对他的纯朴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位维吾尔族青年司机的歌声深深地触动了王洛宾。王洛宾采用速记法写下了旋律——他从中听到了一种不同凡响的天籁之声。演出刚刚结束,迫不及待的王洛宾便到驾驶员们住的宿舍,找到了那位唱歌的年轻司机。他随身带去了维吾尔族人喜欢喝的好酒,诚挚地请那个小伙子把唱过的歌再唱一遍。
王洛宾不懂维吾尔语,那位维吾尔族司机也不会说汉语。两个人面对面连说带比画折腾了半天,仍然搞不清对方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没办法,灵机一动的王洛宾让维吾尔族司机自己先喝酒,他去找在兰州结识的维吾尔族朋友卡得尔,硬扯着他来当翻译。卡得尔会说一些日常用的汉语,让他翻译青年司机的歌词,真是勉为其难。折腾了好一会儿,卡得尔才翻出几组相互间没有什么关联的词句:“达坂城”——“丫头”——“辫子”——“娶她做老婆”。
王洛宾记下了旋律和歌词,兴奋得几乎一夜没有入睡。那时王洛宾还没进过新疆地界,更不用说什么“达坂城”了。达坂城的姑娘和马车夫到底是什么样子,王洛宾只能在青年司机的歌声中想象。想象产生了神奇的力量,他尝试用音乐之笔描绘出“达坂城”,刻画出美丽活泼而又多情的维吾尔族姑娘。
虽然维吾尔族司机所唱的旋律不是很流畅,王洛宾也没有完全弄明白他唱的到底是些什么内容,但王洛宾感觉到,这支旋律流露的是一种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快乐,充满了自然之美。从演唱者俏皮的表情中,王洛宾感觉到了歌曲所饱含的轻松、幽默和自由。
王洛宾将卡得尔为他翻译的那些单词串起来,大体弄清楚了歌词的大意:达坂城的路硬得很——西瓜甜得很——达坂城里有我的一个情人康巴尔汗——她长长的辫子,辫梢能拖到地上——这个姑娘很漂亮—?我想要娶她做老婆——还得要她带上妹妹和嫁妆——赶着马车去娶亲。
这是一首无数劳动者在长期生活中吟唱的口传作品,是达坂城马车夫们的歌谣。往来于达坂城的马车夫们收入微薄,生活清苦,只能用纯朴快乐的歌声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希冀。记录下来的曲调并不很流畅,仅是它的后半拍起唱就不适合汉族人的唱歌习惯。由于语言不同,歌词的组合也不合乎汉语规则。总之,原生态歌词和曲调,与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汉族音乐家的审美标准有很大差距。但是王洛宾从它的歌词中捕捉到一种稍纵即逝的唯美感,王洛宾决定重新编写这支歌。
在那个深夜,他反复研究、推敲和琢磨卡得尔翻译的歌词,取其精华,按照民歌歌词比兴规律,大刀阔斧地加工;对旋律进行润色,把分散、凌乱的乐思按民歌特有的方式贯穿起来。在原始乐句中选择、连缀、删去枝蔓、追寻主调,将后半拍起唱的旋律改成正拍起唱,从原始乐句中选择了主旋律,一改原曲调的平直单调。
最终,一首4/4节拍, 8个小节、4个乐句,轻快、活泼、俏皮,结构完整,简短流畅的维吾尔族民歌诞生了。王洛宾将其命名为《马车夫的幻想》:
这是还没有到过新疆的王洛宾改编的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他之所以把歌名定为《马车夫的幻想》,是因为它风趣地描述了一个穷苦的维吾尔族年轻马车夫对生活和爱情的无限憧憬和向往。
第二天,剧团就把《马车夫的幻想》编成了舞蹈。在欢送新疆驾驶员前往成都的联欢会上,王洛宾上台演唱了《马车夫的幻想》,还现炒现卖表演了刚刚学会的维吾尔族舞蹈。王洛宾爽朗的风格、睿智的目光、潇洒的舞姿和高亢的歌声,吸引和感染了在场的全体观众。人们被这首格调清新、风趣欢快的《马车夫的幻想》深深打动,纷纷向王洛宾报以热烈的欢呼声、鼓掌声和口哨声。会场上出现了剧团全体人员未曾料到的效果。
这一切让那位青年维吾尔族司机大为惊,他笑逐颜开地对王洛宾说:“真是太神奇了!你把我们维吾尔族民歌改编得太好了!而且你唱得比我唱得好听得多!”维吾尔族司机的热情肯定,让王洛宾感到胜似得到音乐界权威的褒奖,他高兴地说:“只要你感觉我唱得好,那就比什么都好!我喜欢新疆,更喜欢维吾尔族民歌,它是音乐艺术的精华!”
演唱成功之后,《马车夫的幻想》不胫而走,像一阵风吹遍了兰州城。它那优美的旋律,简明朴素、诙谐有趣的歌词,让许多人认可和接受了它。从那时起,兰州的大街小巷经常有年轻人在哼唱《马车夫的幻想》。
后来,王洛宾对这首歌的歌词进行了修改,歌名先是改成《马车夫之歌》,最后定名为《达坂城的姑娘》。王洛宾在北师大时的同班同学赵启海也在兰州,他很喜欢这首歌,从王洛宾那儿拿到了词和谱后不久,把它从兰州带到战时陪都重庆。赵启海在山城一唱引起轰动,随之又有人把这支歌传到了昆明,最后传到了缅甸、马来西亚和南洋各国。
《达坂城的姑娘》是王洛宾整理和编曲的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也是我国第一首用汉语编配的维吾尔族民歌。王洛宾是中国现代史上让新疆民歌在全国传播并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这支歌把达坂城描绘得人人向往。1949年秋天王洛宾从别人那儿了解到自己在歌曲中描述的达坂城,并不是个什么“城市”,它不过是个方便商贾车马休息和补充给养的村镇和驿站。达坂城坐落在新疆天山中部,位于乌鲁木齐和吐鲁番之间,常年风沙不断,过往的客商、驼队和车夫们翻过天山达坂后,看到这个小镇,心情豁然开朗。从达坂城赶上马车,一天就能到乌鲁木齐。
如今《达坂城的姑娘》在民间久唱不衰,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达坂城的姑娘》。王洛宾改编的这首情歌,使小小的达坂城蜚声海内外,成为各地游人到新疆后必去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达坂城的知名度竟然超过了乌鲁木齐。
文章综合编辑自往事轶闻、中国兰州网、现代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