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礼这个成语源自《史记·货殖列传》中的故事,原意是国君间平等的礼仪行为,现在多用来比喻平起平坐,相互对等的关系。
一天,孔子独自弹琴,弟子们在旁读书。一位老渔夫须眉全白,恭敬地聆听孔子的琴声。曲子结束后,渔夫问子贡:“这位弹琴的老者是谁?”子路自豪地回答:“这是孔子,以忠信、仁义著称的孔圣人。”渔夫却摇头表示:“此人忘真性,偏行仁爱。”
得知此言,孔子急忙追赶渔夫,恭敬地请教:“我从小学习,直到六十九岁,未得高人指点,今日愿虚心请教。”渔夫答:“真,乃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则不能动人。”孔子点头认同,表示愿做其弟子,得其教诲。但渔夫飘然而去,留下孔子怅然若失。
子路不解地问:“渔夫如此傲慢,为何您对他如此恭敬?”孔子答:“遇长不恭是失礼,遇贤不尊是不仁。这位渔夫是贤人,我怎能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