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村里新气象,收入翻三番的秘诀

,以记者蹲点的形式,探访村里都有哪些新气象、新变化。

走进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由桥村,昔日田里金灿灿的稻谷已收割,这片稻田即将成为小龙虾的乐园。53岁的朱华林是土生土长的由桥人,他回忆起2014年拆完猪棚后的焦虑,家里的几亩地只能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有限。

朱华林开始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在大户的带领下,2016年他涉足稻虾轮作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小龙虾不仅能对农田起到除草灭虫作用,水稻也为小龙虾提供遮蔽和营养物质。这种模式让他的年收入达到30余万元,翻了三倍。他还联合其他家庭农场,建立了嘉兴市南湖区盛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承包了由桥村1000余亩地。

尝到甜头的不只朱华林一个人,目前,由桥村养殖小龙虾的农户近200户,平均每户每年增收1.8万元。由桥村已成为“江南龙虾第一村”,小龙虾的殖面积从最初的10亩扩张至957亩,并通过线上、线下全面铺开销售渠道,全村全年累计销售小龙虾达27万斤。

小龙虾的畅销带动了由桥村的农旅融合,打造了以小龙虾为核心的龙虾湾景区、由桥龙虾文化活动、小龙宫特色主题餐厅、木屋研学等,农文旅消费逐渐火热起来。今年小龙虾上市后,小龙虾垂钓吸引了近万名垂钓者,为村庄带来了近30万的净营业额,接待游客量已达到近7万人次。

“现在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好。接下来,我打算把老房子重新装修一下。”朱华林表示。

南湖区不断探索和实践,拓宽农民增收新路子。2023年,南湖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17元,是2004年的6.9倍,年均增长10.7%,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3:1缩小到1.42:1,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地区之一。

从曾经的养猪村到“江南龙虾第一村”,由桥村依托“虾稻共生”模式,打造了以龙虾为核心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让更多像朱华林这样的农民有多条路径增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