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猪场大猪杀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自2020年7月1日以后,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管理日趋严格,这使得猪场中许多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尤其是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已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在冬季,气温骤降,这一疾病对中大阶段猪只的危害更为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养猪人的经济效益,成为冬季猪场需要重点关注的传染病之一。

病原分类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属于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有荚膜和纤毛,无芽孢。根据其脂多糖(LPS)和荚膜多糖(CPS)的差异,可分为18种血清型。目前,国内流行较多的主要为血清1型,其次是血清2型、血清5型及血清7型。

流行特点方面,断奶至4、5月龄的猪最易感染传胸,发病率高时可达80%,死亡率可达40%。发病猪及隐性感染的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尤其是亚临床感染的母猪,是重要的传染源。猪群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也有文献报道APP通过空气飞沫及粪口途径间接传播。气候多变的寒冷季节,即10月至次年2月是猪传胸发生的高峰期。

临床症状随感染动物的日龄、免疫状态、环境条件和病原的暴露程度而变化。动物日龄越大,发病越严重,目前猪群发病日龄集中在100日龄左右。临床表现主要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发病突然,病猪体温升至41.5℃,口鼻有泡沫性带血分泌物,但其他呼吸道症状不明显。急性型,最常见,主要表现为同一圈或不同圈有很多猪发病,呼吸道症状非常明显,病猪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呼吸现象。慢性型,是由急性型临床症状消失或防控措施不能完全控制感染发展而来的,临床症状不是特别明显,但会降低猪群日增重,日增重减少33.6%左右,同时降低饲料转化率,对猪群生长性能的影响非常大。

在实际临床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和猪喘气病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需通过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来进行鉴别诊断。

对于防控措施,应加强饲养管理,如做好猪舍内通风与温度控制,避免交叉感染,保证猪只充足的营养,提升猪群自身免疫力。同时,制定药物防治方案,在疾病爆发期间使用氟苯尼考或多西环素治疗,对发烧或不食的猪只使用卡巴匹林钙或氟尼辛葡甲胺进行退烧。此外,采用疫苗免疫也是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有效途径。

养殖场应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科学防控理念,以确保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