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深度体验,堪称史上最佳智能手表

摘要:四十八小时的场景式深度体验,只为还原一个在重度使用过程下的 Apple Watch 的本真面貌。它未必客观全面,但足够真实可感。尽管体验时间仅为四十八小时,实际佩戴时间可能不足二十四小时,但我已经深深喜欢上这款可以戴在手腕上的苹果产品。Apple Watch 与所有苹果前代产品线产品(Mac、iPod、iPhone、iPad)均不相同。它的不同,不仅体现在“有史以来最为个性化的苹果设备”上,也体现在屏幕尺寸带来的全新交互和随之而来的全新体验方式上。

Apple Watch 无疑是条极具个性化并且试图涵盖各个消费群体和不同人群的全新产品线。外观样式、表体和表带均体现其个性化,同时,所呈现内容的差异化也极为鲜明。表盘样式、快捷视图均因个人职业、兴趣、年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交互方式上,Apple Watch 摒弃了传统 PC 的“实体键盘+鼠标”或智能手机的“虚拟键盘”,而是采用了数码表冠、轻量点按、滑扫、重压(Force Touch)等触摸方式,并与 Siri 语音操作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传统与科技相结合的全新交互方式。

Apple Watch 的屏幕虽然小,但其交互方式明显不同于 iPhone。由于屏幕尺寸小,Apple Watch 无法进行传统重度的触控交互,但完全取消触屏操作也不合时宜。因此,苹果选择了相对轻量和简单的触控交互,如表盘界面的上下滑动等快捷选项。同时,Force Touch 的加入让苹果表在方寸之间拥有了更多合理触屏操作的可能。

由于表冠扭动和轻量触摸的动作效率较低,所以 Apple Watch 除了明显交互动作外,还允许用户和第三方开发者大量使用 Siri 来进行语音交互。这种全新的交互方式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方式,例如,使用数码表冠、轻量触摸以及语音操作为主要交互方式的 Apple Watch 在呈现和反馈内容时也有了全新的体验方式。

Apple Watch 的场景应用以 iPhone 为技术实现载体,并作为更快捷通知器和更便捷操作器发挥作用。虽然它依赖 iPhone,但也在另外一种层面上实现了全新的并且被不少人低看的那部分使用价值,即作为空间距离上最为贴近人体并且可以全天佩戴的一款设备,苹果手表无疑是实现“化繁为简”的不二之选。

当然,Apple Watch 身上存在的问题在经过一番深度体验之后也被我发现了一些。但随着日后系统及软件的不断更新和优化,我相信这其中的大部分问题都应该能得到更好的解决。而对于那些老大难的弊病,要知道这只是第一代苹果手表,而苹果手表后代产品将在解决这些制约智能手表更大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取得更大的进展。

在可预见的未来,Apple Watch 不会取代 iPhone,iPhone 同样也不会在未来干掉 Apple Watch。目前,Apple Watch 只能与 iPhone 进行配对,并且门槛颇高:硬件需要 iPhone 5 及其更新设备,软件则需要 iOS 8.2 及其以上系统。所以,我把初代 Apple Watch 的主要用户人群定位在果粉群体。他们不仅拥有苹果设备,还喜欢求新求换,苹果的这部分核心用户群体才有可能是这代苹果手表的尝鲜用户。

本文版权归雷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