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幼脲,农药特性及防治害虫范围解析

灭幼脲,是我国科研团队在1976年由江苏省激素研究所和苏州大学首先合成的,是类似一氯取代脲的化合物,被命名为灭幼脲Ⅲ号。这款产品是我国的原创成果,国际上的注册记录较少。它的通用名称是灭幼脲(chlorbenzuron、mieyouniao),还被称为灭幼脲Ⅲ号、苏脲Ⅰ号、一氯苯隆。

一、作用机理

灭幼脲是一种苯甲酰脲类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是昆虫激素类农药的一种。它通过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酶和尿核苷辅酶的活性,来干扰昆虫几丁质的合成,从而阻止昆虫正常蜕皮而死亡。同时,它还会影响卵的呼吸代谢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DNA和蛋白质代谢,使卵内幼虫无法孵化或孵化后迅速死亡。若是在幼虫期施用,则会导致害虫新表皮形成受阻,延缓发育,或因缺乏硬度而无法正常蜕皮,最终死亡或形成畸形蛹死亡。对于变态昆虫,特别是鳞翅目幼虫,灭幼脲表现出了很好的杀虫活性。

二、作用特点

灭幼脲主要表现为胃毒作用,对鳞翅目幼虫的杀虫效果尤为显著。它对益虫和蜜蜂等膜翅目昆虫以及森林鸟类几乎无害,但对赤眼蜂有一定影响。灭幼脲被广泛应用于防治桃树潜叶蛾、茶黑毒蛾、茶尺蠖、菜青虫、甘蓝夜蛾、小麦粘虫、玉米螟及毒蛾类、夜蛾类等鳞翅目害虫。此外,用灭幼脲3号1000倍液浇灌葱、蒜类蔬菜根部,还能有效地杀死地蛆。对防治厕所蝇蛆、死水湾的蚊子幼虫也有特效。

三、使用方法

  1. 防治森林松毛虫、舞毒蛾、舟蛾、天幕毛虫、美国白蛾等食叶类害虫,可使用25%悬浮剂,浓度为2000-4000倍,进行均匀喷雾。若使用飞机超低容量喷雾,每公顷需450-600ml,其中加入450ml的脲素效果更佳。
  2. 防治农作物黏虫、螟虫、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等害虫,可使用25%悬浮剂,浓度为2000-2500倍,进行均匀喷雾。
  3. 防治桃小食心虫、茶尺蠖、枣步曲等害虫,建议使用25%悬浮剂,浓度为2000-3000倍,进行均匀喷雾。

四、灭幼脲使用方式

经过多年的实地测验,灭幼脲类农药在防治美国白蛾、金纹细蛾、棉铃虫、桃小食心虫等成灾害虫方面,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由于其药效好、无残毒、持效期长,对人、畜、鸟、鱼、蜜蜂无毒害,对害虫天敌不杀伤,无特殊气味,不污染环境,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农、林、果、菜、茶等多种作物,是生产绿色食品和园林用药的最佳选择。合理使用灭幼脲类农药有以下7种方法:

  1. 防治期,抓住一个“幼”字:在昆虫初龄幼虫期用药效果最好,虫龄越大,防效越差。
  2. 喷药,突出一个“匀”字:灭幼脲类杀虫剂的杀虫机理是抑制昆虫表皮的几丁质合成,必须让虫子吃了才有效。
  3. 浓度,强调一个“准”字:使用时应先摇匀瓶内药,先用少量水稀释后,再加水至需要浓度,搅匀后喷用。
  4. 复配剂,谨防一个“骗”字:避免与速效性杀虫剂混配,以免失去灭幼脲类药剂的意义。
  5. 混用,禁忌一个“碱”字: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以免降低药效。
  6. 安全,灭幼脲:灭幼脲的毒性相对较低,且在环境中能降解,对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及蜜蜂无毒害,药效期长达30天以上。
  7. 禁忌:所有灭幼脲类农药,对虾、蟹等甲壳动物和蚕的生长发育有害。

五、注意事项

  1. 此药在2龄前幼虫期进行防治效果最好,虫龄越大,防效越差。
  2. 本药于施药3-5天后药效才明显,7天左右出现死亡高峰。忌与速效性杀虫剂混配。
  3. 灭幼脲悬浮剂有沉淀现象,使用时要先摇匀后加少量水稀释,再加水至合适的浓度,搅匀后喷用。在喷药时一定要均匀。
  4. 灭幼脲类药剂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以免降低药效,和一般酸性或中性的药剂混用药效不会降低。